
1.专业历程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和国际办学资质的专业,其主要涉及领域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污染物迁移转化与环境毒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其优势治理项目为农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农村与小城镇环境保护。此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并列农业院校第二名。
[专业特色方向]
2.专业所依托学科水平
197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5年,获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设园艺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4年,获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05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科学二级学科授予权
2006年,设农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2011年,成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3.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业课程教师12名,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留学或国外访问经历7人,博士导师7位,硕士导师12位。
姓名 | 最高学历 | 职称 | 毕业专业 | 毕业院校 | 备注 |
铁柏清 | 硕士 | 教授 | 农业环保 | 太阳城集团 | 青年骨干教师,留学日本 |
曾清如 | 博士 | 教授 | 环境科学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青年骨干教师,留学加拿大 |
龚道新 | 博士 | 教授 | 农药学 | 浙江大学 | 青年骨干教师 |
雷鸣 | 博士 | 教授 | 环境科学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青年骨干教师,留学日本 |
邵继海 | 博士 | 教授 | 微生物学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青年骨干教师 |
彭亮 | 博士 | 教授 | 材料化学 | 吉林大学 | 高级访问学者,系主任 |
罗斯 | 博士 | 副教授 | 环境科学 | 南京大学 | 湖湘青年英才,副系主任 |
陈安伟 | 博士 | 教授 | 环境科学 | 湖南大学 | 留学香港大学 |
杜辉辉 | 博士 | 副教授 | 土壤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留学英国利兹大学 |
邓垚成 | 博士 | 副教授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湖南大学 | |
赵佳 | 博士 | 讲师 | 分析化学 | 武汉大学 | 留学英国和美国 |
刘孝利 | 博士 | 讲师 | 环境经济与管理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博士后 |
4.科研实力
在“十二五”期间共承担了国家、省级、国际合作及横向科研项目150多项,获取资助5000多万元;有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EI收录30余篇。截止到2015年,本专业在重金属综合污染防控领域申请的专利和论文数量位居全国前8。在太阳城集团(2006-2016)论文总引用次数排名前20名学者中,本专业有3人上榜。
依托本专业的资质和科研平台有:湖南省农田灌溉水质水源净化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农药残留检测中心、湖南省计量论证资质检测中心、洞庭湖区农村生态系统健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南方稻田重金属污染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及农业环境污染修复工程中心等。
农业部农药残留实验研究单位
农业环境污染修复工程中心
5.本科教学特色
环境科学专业的三个发展方向为:农业环境污染修复、环境监测与农药检测、环境评价与规划,六种支撑方式是课程、实验、实习、教学实践、科创项目和科研助手制度,简称“三头六臂”模式。
专业有12门主要课程为网络课程,实现网络教学,5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其中,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为湖南省精品课程。环境科学专业长期在湖南各地市、广州、深圳、北京等50多家单位都建立有学生实践实习联系单位或基地。
本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先后承担省级、校级教改课题10多项,湖南省教学成果10余项。近三年,获得全国第十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本专业长期注重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冈山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10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污水处理实习基地
环境规划实习基地
获奖名单
6.考研金榜(部分)
谢清如—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易可欣—北京大学
杨丹幸——南京大学
黄少剑—复旦大学
黄长红——中国农业大学
王丽敏——深圳大学
点击下载文件: |